◎非洲教育的困境

 

新興國家有心無力 
     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,一個國家的前途決定於國民的教育水準。科技日趨精密的現代社,知識份子的地位、專業人士的培養、教育的重視與普及,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、人民生活質素、社會的發展進步有莫大的關係。


      普遍地說,非洲的新興國家尚算重視國民教育,奈何經濟缺乏、條件不足,表現得有心無力、流於形式。最通常出現的問題是教育經費不足、師資貧乏、設備簡陋、管理與執行不夠嚴謹,今天非洲仍然存在大量文盲。拍攝非洲其間,如有機會走訪學校,獲得的印象定令人感歎。首先是校舍不具規模,只有簡單的牆壁和隔格,門和窗破爛不堪,黑格上的色澤反差甚朦朧,桌椅歪曲不全,數量不足,學生擠擁。
 
      露天上堂席地而坐在一些乾燥地區,授課在室外進行,學生往往席地而坐,頗受沙塵和外界環境的影響。老師遭受不必要的心理負擔,講學大打折扣。
 
木板代紙張,手抄代印刷 
      除了校舍空洞、設施簡陋、儀器缺乏,連基本的書籍文具也不足。十個學生中,超過半數課本不全,書包空空如也。在物資極端不足的國家,學校以木板代替紙張,以手抄代替印刷。由手寫的木板可蘭經文經久耐用,勝過一般課本。
 
大學課本來自歐美 
      非洲的方言繁多,但官方語文離不開英文、法文及葡萄牙文,因此學校所採用的教科書,也以此三種語文為多,視乎本身的國際關係。非洲的小學教材,一般國家自行編制適合該國國情的課本。中學課本由於數量不多,師資缺乏,直接採用歐美國家的出版。
根據實際的接觸經驗,接受過普通教育的非洲黑人,其外語程度一般不錯,數學、物理、化學的知識則較差劣。至於上學的態度和授課的情況,往往比較鬆散隨便,紀律不嚴,功課壓力不大。
 
一半學生赤足上堂 
      非洲的學生是否穿著校服,因地因校因人而異,通常小學生注重校服,中學生未見劃一。就算是指定的校服,也非強制執行,部份學生衣衫襤褸,赤足上課。根據一個粗略的統計,一間學校的學生有一半沒有鞋穿。就算在城市,非洲的學校甚少校車的服務,鄉村地區的兒童,上下課擠公車之外,多數徒步來往,一個小時的行程不算甚麼回事,他們邊行邊玩,寓返學於娛樂中。

課餘時間當小販 

      學生的課餘時間看來十分多,居住在城市的,到街外做小小販,藉以幫補家計,擺賣的東西以水果、香煙、糖果、日常用品等東西。生長在鄉村的孩子,要照顧家務,包括打水、拾柴、洗衣服、煮飯、打掃、看管弟妹和到田間工作。
再有時間,他們喜歡群隊四處遊蕩,到林中射雀、捉捕小動物,或到河邊跳水、游泳,要不然待在空地上閒談、無所事事。入黑,小孩子多數聚集在光亮的地方,遇上流行的音樂,大家會盡情地跳舞樂。
 
普遍存在重男輕女 
      非洲的專上學院不足,與社會建設和人口比例不相稱,師資和設備離開國際的標準甚遙遠,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,出國留學成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另一途徑。
概括地說,非洲的社會重男輕女,女孩子平日需要負擔家務,造成她們在學業上的成績較男生為遜色,因此公費出國升讀大學的留學生以男性居多。
 
    留學生成天之驕子非洲諸國中,尼日利亞和肯亞自費到西方國家留學的人數較多,其它發展中國家,主要依賴世界各地提供的免費學位,就算是本國的大專院校,同樣接受外國的經濟和人力援助。
留學生是國家的恩澤、的寵兒,在異邦捱過四年,畢業返國便是天之驕子。至於自費留學的人,其家境非富則貴,起碼甚有來頭,做成精英階層統治國家的局面。 

 

心得 

      非洲其實非常重視教育,這點可以在非洲政府對於教育給予非常多的政策中可以得知,還有許多的方案也讓我們覺得很完善。可惜非洲環境影響大,在第一點當中,就道出了非洲最大的困境,非洲政府有心卻無力,礙於經濟、人數、施行效率不彰等,讓這些政策無法獲得最大利益,有些甚至流於形式。拿具體的例子來說,讓許多孩童得以上學,但課本、文具不夠用是一大問題,更嚴重的是,僧多粥少,老師和學師的比例相差過於懸殊,讓老師無法負荷,造成孩童學習效率上的落差,導致許多問題產生。我認為非洲政府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入學,可以在有限的資源上漸漸開放入學名額,才不會產生本末倒置的狀況,讓學校教育變得更糟糕,無益於社會。

 

參考網址: http://space.tv.cctv.com/article/ARTI1198819418972640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rld992cl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