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日本大學教育之觀感

日本大學教育發展的過程及問題,與我國頗有相似之處,同樣受到美國教育思潮的影響甚大,例如文憑主義、升學壓力、大學教育內容的形式化等等,都顯示美國教育制度移植於東方文化傳統所衍生之問題,尤其具體反應在:

1.大學生學習態度不佳:日本一般大學生要求 124 學分(與國內 128 學分相近,但國內尚有體育、軍訓課程未計),一般課程上課 15 週(我國為 18 週),每週上課

90 分鐘(我國為 100 分鐘)計 2 學分,外語課程、體育、實驗實習課程計1學分。就一般教師反應,學生課業負擔很輕,學習只求過關,因此點名制度在日本也極為普

遍。

2.大學組織的僵化:無論是學部(院)或學科(系)之劃分與國內極為相近,尤其在公立學校部、科之調整並未考慮配合社會變遷的需求。學部擁有相當的自主性,掌握各項資源,各學部之間整合也有困難(相較國內,以系所分配資源的情形稍佳)。

3.升學壓力甚重:中小學以升學為導向,雖然其大學數量甚多,但明星學校在社會的刻板評價下,學生一窩蜂想擠入明星學校之情形,與國內情形相若。雖然有前述之問題,但日本教育界在教育改革的步伐上顯然較國內快速,其多元化與自由化的程度對國內大學教育應有相當值得參考的地方。幾年前日本成立「臨時教育審議會」,冀望從現行教育體制架構外,尋求規劃教育改革之方向,這也正是國內準備走的方向。

對於教養課程改革之心得

日本大學的教養課程相當於國內大學的共同必修課程及通識課程,國內對於大學課程之改革,目前爭議甚大,未來各大學課程自主已是必然之趨勢。日本大學之經驗可供參考者如下:

1.以類科領域取代科目名稱為規範共同課程之依據,避免意識型態的爭議。

2.重視外國語之教學(多數包含兩種外國語,應修學分佔大學應修總學分的十分之一強)。

3.逐漸重視一般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連貫性,各學部在課程規劃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性。

4.重視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主性,提供各科目任課教師、授課主要內容、成績考查方式等充分之資訊,供學生選課之參考。

就國內目前系所分化,各系所要求自主之狀況下,對於課程之整合規劃更為不易。在另一方面,國內部分教師未能深刻掌握學術自主之意義,也是課程自主化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因素。從日本之大學課程規劃經驗來看,仍有對於通識教育理念

與大學教育基本力能目標不清楚之狀況,值得作為未來探討之重點。

引自:

http://huang.cc.ntu.edu.tw/pdf/CCA2311.pdf

(日本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考察報告)

 

曾經看過在日本留學的朋友翻著一本比電話簿還要厚上許多的「選課說明書」,羨慕他們能夠有這麼多樣的課程,課程分兩個部份,一部分的課程是大課堂聽講的上課方式,另一部分的課程,是小班分組討論形式的上課方式,大學生們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,台灣許多大學課程因為班級人數眾多,並沒有安排討論的課程,我認為這樣會減少學生訓練自我反思及表達的能力,而許多學生或許因為以往升學教育體制的關係,看待「通識課程」,就像看到以往的藝術、音樂等不需要考試的課程一般,漫不經心、極端不重視,翹課、上課大聲聊天、睡覺,干擾同學老師上課的情況層出不窮,卻從未有過改善,或許,教育改革之後,少了升學考試,這樣的情形,有沒有改善的可能性呢?

 

參考資料: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7%A5%E6%9C%AC%E6%95%99%E8%82%B2
(日本教育制度)

http://huang.cc.ntu.edu.tw/pdf/CCA2311.pdf
(日本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考察報告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rld992cl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